在巴以冲突发生后,没过多久,由美国带头,世界各国纷纷表态,印度这次的速度也不慢,莫迪立场鲜明地表示自己站在以色列这边,这意味着印度和美国的合作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经济层面了,印度此举彻底坐实亚洲“捣乱者”的身份。
有两个主要原因。关注印度的朋友都知道,莫迪老仙最近是越来越飘了,特别是在举办完G20峰会以后,好像被美国成功洗脑了,绞尽脑汁要跟中国作对,把中国当成他东南亚霸主美梦的假想敌。特别是今年,莫迪在开完金砖峰会以后,对中国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经济、科技蓬勃发展,就像在剜他的肉一样。为此,莫迪一拍脑袋,决心要全方位提高海陆空的军事实力。不过,莫迪还没有彻底昏了头,对自己和中国军事实力的差距,心里还是有数的。既然自己造不出来,那就买吧。
那印度哪儿来的钱买呢?虽说印度的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五,但连牛粪计入经济的计算方法,让人不敢恭维,更何况印度还是个人口大国,人均GDP就更低了,所以印度到底哪儿来的钱,大批量地买武器呢?莫迪靠的就是印度的传统技能——赊账,就是先向别人“贷款”,拿到武器以后,再慢慢还。经过这一通操作,印度欠的钱越来越多,不过印度并不着急还债,一心要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。愿意给他“赊账”并提供武器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,其次是美国,同时以色列也是印度军火的主要供应国。看在武器的面子上,印度选择支持以色列也不难理解,再加上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一样,是个伊斯兰教的国家,恨乌及乌,印度自然就不会给巴勒斯坦什么好脸色看。
展开全文
值得一提的是,印度支持以色列的决定就像是在中东地区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。要知道,以色列本来跟周边国家就有血海深仇,现在印度居然还支持以色列,这一下就引火烧身,被中东许多国家给记恨上了。那么印度、美国和欧洲大张旗鼓想出来的“印欧经济走廊”要如何安然无恙地穿过中东地区,到达欧洲呢?莫迪在表态之前肯定也想过这个问题,但他还是这么做了。这里面无非就只有两种可能性。要么,从一开始,印度压根就不相信美国搞的“印欧经济走廊”,所以“印欧经济走廊”破不破产,他都无所谓。要么,印度和美国已经达成了更深的利益绑定,“印欧经济走廊”完全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,有没有都无所谓。
无论是以上哪种可能性,都说明现在印度选择跟以色列站在一起,跟美国站在一起。印度已经决定要做亚洲局势的“捣蛋者”,虽说不至于像日本、韩国一样,任由美国将印度包装成火药桶,但时不时给中国找点麻烦,在南海问题上使使绊子还是可以做的。最主要的还是中印边境问题,看印度这架势,中印边境的解决,恐怕还遥遥无期。从最近中印举行的第20轮边境会谈就可以看出,印度的态度跟上一轮没有任何变化,甚至印度在中印边界举行军演的频率和规模都有上升的趋势,中印边境冲突随时都有可能会重演,中国务必要在这方面做好万全的准备。